当前位置:猴哥影院喜剧片邮缘

邮缘

评分:
4.0较差

分类:喜剧片大陆1984

简介:精力充沛的青年工人丁大森,由于“十年动乱”的影响,文化知识差,考不取学校。他的母详情

排序

分集剧情

邮缘邮缘剧情介绍分集剧情

精力充沛的青年工人丁大森,由于“十年动乱”的影响,文化知识差,考不取学校。他的母亲只好把原来准备让女儿丁慧娟顶替进厂的机会给了儿子。一次偶然的机会,丁大森结识了热心的女邮递员周芹。周芹勤奋好学,工作认真负责。在周芹面前,丁大森谎称自己从小爱好集邮,出了不少洋相。在周芹的启发帮助下,丁大森变为一个名副其实的集邮爱好者,并在集邮中增长了多方面的知识。有一次,丝绸公司举行“厂际青工智力竞赛”,他们厂的三名代表中有一个因临时生病不能出席。厂工会委员老韩急中生智,叫丁大森滥竽充数,并嘱咐他上台后千万不要开口。不料,竞赛中凑巧有与邮票有关的考题,大森居然对答如流从而使他们厂荣获第一名,在同事们的夸奖声中,他自己也飘飘然起来。唯有周芹给他泼冷水,使他认识到今天的成绩不过是侥幸得来的。周芹还鼓励他要拿出“牛劲”来好好学点科学文化知识,不再做“迷途的羔羊”。丁大森的姐姐丁慧娟在农场工作时与高强相爱。他一人回上海后一直与留农场的高强保持通信来往。由于使用邮票带来的误会,使她痛苦万分。后来这封信被大森看出了破绽,并让周芹借休养的机会向高强当面了解真相。当这位“绿衣红娘”风尘仆仆回来时,不仅给慧娟捎来了高强希望她立刻回去的亲笔信,也带来了山区建设欣欣向荣的好消息。丁母纠正了“上海再苦也比外地甜”的偏见,并同意了慧娟与高强的婚事。不久后,周芹在投递信件时,又发现一封名叫“牛不羊”的死信,是职工文化补习夜校发出的入学通知书,经过她调查得知“牛不羊”原来是丁大森的化名。周芹欣喜万分地将入学通知书交给丁大森,送他去夜校上学。在华灯初上的街头,俩人并肩走着。 幕后花絮 1984年新春,上海工人文化宫举办邮展,虽然《邮缘》尚未正式开拍,但为了使片中主人公“看邮展”一场戏更真实,剧组决定趁邮展之机提前抢拍。编剧王炼、李亦中也到现场客串了参观邮展的群众。该片是中国第一部反映集邮活动的电影。郭凯敏为了掌握角色,走访了不少集邮家,最后自己也开始集邮。为了扮演邮递员周芹,陈燕华两度到上海思南路邮局深入生活,跟着邮递员送信、送报,学习骑邮车。 幕后制作 新中国成立以来,中国邮电部先后发行多种纪念邮票和特种邮票,中国邮票的设计水平和印刷质量在国际上享有很高声誉。到了20世纪80年代初,中国的民间集邮活动更是蓬勃发展,导演桑弧本人也是集邮爱好者,而且是上海集邮协会常务理事,所以拍摄一部以集邮为题材的影片是他多年的愿望。完成电影《子夜》的拍摄后,桑弧请来上海人艺的王炼和华东师大的教师、集邮爱好者李亦中共同切磋。他们一开始是想描写老集邮家的一生,并拟以姜治方所著的《我的集邮生活六十年》为素材。后来考虑题材太专业化,一般观众不易接受,遂作罢。他们又根据当时集邮队伍里青少年比例较高的特点,决定把镜头对准青少年集邮爱好者,构思了一个不同城市的小朋友通过集邮结下友谊的故事。但因主题不够深刻而否定了。后来,针对十年动乱造成青少年文化落后的情况,他们创作了反映青年迫切希望提高思想文化水平的剧本。在编写过程中,主创人员走访了上海市场邮电管理局、上海市场集邮协会、卢湾区邮电支局、青少年集邮座谈会,了解了集邮活动中许多有趣的故事。他们还利用周末到上海汽轮机厂的集邮者家中,调查工厂集邮组织的情况。1983年夏天,剧本定稿。1984年2月26日,该片正式开拍。

猴哥影院所有视频和图片均来自互联网收集而来,版权归原创者所有,本网站只提供web页面服务,并不提供资源存储,也不参与录制、上传
若本站收录的节目无意侵犯了贵司版权,请发邮件至hanya3791463xj@163.com(我们会在3个工作日内删除侵权内容,谢谢。)

© 2022 www.ahaddj.com 猴哥影院 浙ICP备17016325号